肠炎性包块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乌梅丸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 http://m.39.net/pf/a_4629682.html

乌梅丸《伤寒论》

组成用法:

乌梅克,细辛克,干姜克,*连克,当归克,附子(炮去皮)克,蜀椒(出汗)克,桂枝(去皮)克,人参克,*柏克。

上十味,异捣筛,合治之。以苦酒浸乌梅一宿,去核,蒸之五斗米下,饭熟,捣成泥,和药令相得,内臼中,与蜜杵二千下,丸如梧桐子大,先食饮服十丸,日三服,稍加至二十丸。禁生冷、滑物、臭食等。

功效:

温脏安蛔。

主治:蛔厥。症见烦闷呕吐,时发时止,得食即吐,常自吐蛔,手足厥逆,腹痛时作。又主久痢,久泻。

病机用药:

患者素有蛔虫,肠胃虚寒,蛔上入膈,形成上热下寒,寒热错杂之局面,则成蛔厥证。

蛔虫本寄居于肠内,喜温而恶寒,肠胃虚寒则蛔不安,为避寒就温,故蛔扰动,上入其膈,少阳胆寓相火,故钻入胆道,而致腹痛时作。

脏寒痛剧,有碍阳气运行,故手足厥冷。

时静时烦,时发时止,为虫动则痛发,虫伏则痛止。

蛔喜得食,闻及食臭则动上扰,胃气因而上逆,故得食而呕。

蛔因呕吐而出,则人常自吐蛔。

寒热错杂,气血亏虚,故久利不止。

方中重用乌梅,性味酸平,收敛肝气,生津止渴,故可和胃安蛔,且治蛔厥,又以苦酒溃之,其效益增。

配以蜀椒,辛热下气,能温脏安蛔;

*连苦寒下蛔,清肝泄胆。

诸药相配,则蛔虫得酸则静,得辛则伏,得苦则下。

然蛔厥之产生,由内脏虚寒,蛔动不安所致,又以细辛、桂枝、干姜、附子大队辛热之品佐蜀椒以温脏祛寒,使蛔虫安居肠内不骚扰窜动,其中细辛、桂枝又能入厥阴经辛散下气;

干姜、附子且能入阳明经鼓舞胃阳。

*柏苦寒,佐*连清泄肝胆相火,且能监制大队辛热之品,避免相火妄动,消烁津液。

肝主藏血,佐以当归甘辛苦温,补血养肝。

如此寒热互用,苦辛酸味并投,则药味错杂,气味不和,故佐以人参之甘温,调和中气。

加蜜为丸,既可甘缓补中,又以蛔得甘则动,略施甘味,投其所好以引蛔虫,使之更好地发挥安蛔驱虫的效果。

蜜能调和诸药,诸药合而成方其奏安蛔、泄肝安胃之效,对于蛔厥、久利,属寒热错杂而气血不足者,极为适宜。

加减变通:

1.属寒热错杂正气虚弱证之主方。寒热并用,肝脾两调,既能安蛔,亦能安胃。

若患者属热象偏多者,可于方中减附子、干姜、细辛、桂枝;

属寒象偏重者,可减*柏;

口苦、心下疼热者,可加重乌梅、*连之量,并加川楝子、白芍以柔肝泄肝;

若驱蛔,加使君子、苦楝根皮、榧子等则效力更强。

2.胃虚寒,肝胆郁热寒热错杂而见胃脘疼痛呕吐吞酸,舌边红绛,苔白中*,脉弦细者,宜用本方寒热并投。

3.本方治寒热错杂,气血虚弱之久泄久痢。

4.本方治疗蛔厥,若疼痛缓解后,应及时杀虫,以免复发。

应用发挥:

1.胆道蛔虫症:尽管蛔厥证与胆道蛔虫症不尽相同,但运用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的甚多,且每获卓效,能迅速缓解症状,促进蛔虫退出。如有人曾综合了应用乌梅丸或随症加减治疗胆道蛔虫症的报告共例,总治愈率可达96.3%。有人认为本方除乌梅外,干姜、*连用量最大,且体现了本方寒温并用,治疗寒热错杂证之理,在随证加减应用本方时,不可减量,否则,功减效差。

临症时,属上热者当重用*连;

属脾胃虚寒者则重用干姜。

由于患者体质、宿疾、并发症及机体反应各有差异,且胆道蛔虫症有蛔虫进入胆道的部位、条数、死活之不同,所以,不能见胆道蛔虫症即投本方,应当随证加减,灵活化裁,方可获得满意疗效。若再配合针刺或中西医结合治疗,则疗效更佳。如有人以本方化裁且分成偏寒、偏热、寒热错杂三型而针对治疗例,取得总有效率达99.4%的良好效果。有用原方丸剂或汤剂化裁治疗者;还有以本方与他方合用共治者;以及用本方与针灸治疗配合者等,效均颇佳。若以本方安蛔为主,配合驱蛔药驱蛔、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必要时配合手术,则疗效尤佳。本方治疗胆道蛔虫症,不仅可用于成年人,而且可以用于小儿、老年人,对于妊娠伴发胆道蛔虫者也有良好效果而对胎产未见有明显影响。

总之,乌梅丸对胆道蛔虫症的疗效是肯定的,但本方终属安蛔之剂,其驱蛔杀蛔之力甚弱,故在治疗胆道蛔虫症时,须于本方中加入苦楝根皮等驱蛔杀虫之品,方可增加效力,或于症状缓解后,更行专门驱虫杀蛔之剂。

2.慢泻及急性菌痢:对于慢性泄泻而呈寒热错杂、上热下寒等证候者,可用本方或化裁方治之,疗效满意。如对慢性泄泻60例,辨证分为脾胃虚弱、脾胃两虚、肝旺乘木三型,以本方化裁而成参附乌梅汤加减治疗,有效率达85%。还有以本方改丸剂为汤剂治疗50例,其中慢性痢疾10例,其余均为慢性肠炎。合并慢性肝胆疾患者6例,合并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者16例,合并神经衰弱者25例;病程有长有短,最长者达30年以上;患者除有慢性腹泻表现外,均见寒热错杂表现;经服药5~40剂后,全愈率达40%,总有效率达94%,且以对腹痛、腹泻的疗效最快。还有用本方加减治疗经粪培养、X线钡灌肠、乙状结肠镜检、纤维镜检及部分活检而确诊之慢性痢疾、溃疡性结肠炎、功能性腹泻、霉菌性肠炎及放射性肠炎、肠结核、胃一空肠炎等疾患而取得了良好效果。且对功能性腹泻、霉菌性肠炎及慢性痢疾的疗效尤佳。本方加滑石为主,辨证加减治疗属湿热型之急性菌痢亦有良好效果,且未见用乌梅后有酸收之弊。此外,亦有用本方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、慢性肠炎、肠神经官能症、五更泻、慢性菌痢以及厥阴下利和小儿顽固性腹泻等取得较好疗效。

3.蛔虫及其它寄生虫病:

(1)肠蛔虫症及蛔虫性肠梗阻:本方虽驱虫之力较弱,但其安蛔之力甚强,故对肠道蛔虫症所致之腹痛、蛔虫性肠梗阻及蛔虫上窜之吐蛔症疗效颇佳。若于方中加入苦楝皮、使君子、槟榔、榧子、青皮等驱蛔杀虫之药,则可收到满意的驱蛔排虫效果。对于小儿蛔虫症,其效也良。还有用本方加味(驱蛔杀虫药)后治蛔虫性肠梗阻,疗效亦佳,不但能消除肠梗阻之呕吐、腹痛、腹部包块等急腹症症状,而且可以排出大量蛔虫。

(2)钩虫病:有人试用7种方药治疗钩虫病例,其中以乌梅丸治疗60例,粪便转阴率为53.2%。

(3)血吸虫病:本病可见上热下寒表现,本方加柴胡、白芍、川楝子、大*、雄*等药而成复方雄*乌梅丸,治疗例血吸虫病各期患者,有效率达92.4%,治愈率75.9%。

4.其他疾病:

(1)妇科疾病:治疗上热下寒之妇科疾病亦往往获效,如痛经、盆腔炎、阴吹、不孕等。对于崩漏症而有上热下寒见症者,以本方加贯仲炭、棕榈炭等治之,常获满意疗效。本方亦可治疗妊娠恶阻、带下等病。

(2)神经精神性疾病:有用本方治疗神经衰弱之厥阴头痛;

虚实寒热错杂、气血阴阳逆乱之癔病;

流产后失于调养而致冲任虚损、寒热虚实错杂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取效。

用本方加味治疗痉病属痉挛性、强直性者,如破伤风、中*性脑病后遗症、乙脑后遗症等也能获效。此外,有用本方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头痛、血管神经性头痛、颅内压增高综合征之头痛等属厥阴头痛者均有效。用本方加南星、芦荟等治神志异常,亦有良效。还有用本方治湿温痉厥吐蛔、蛔虫痉痫、顽固性失眠、美尼尔氏综合征等,均有效验。

(3)休克及心血管疾病:用本方改为汤剂,治疗感染中*性休克属正虚邪炽者,急急灌服,效果显著;对病情凶险,静脉萎陷,不能输液之中*性消化不良患者,灌服本方(方中用红参),收到了一剂脉起肢温,神志清醒,3剂而获大效的显著效果。此外,还有用本方治疗属上热下寒厥阴证之原发性高血压病眩晕、病窦综合征、寒热错杂之肺心病等取得较好疗效的报道。

(4)道患本方可用于其它多种胃肠道疾病,如慢性胃炎、胃穿孔修补术后之胃脘顽痛、十二指肠球部溃疡、顽固性呃逆、呕吐、脘腹痛等疾病。还有用本方加减煎服,配合2%枯矾液保留灌肠,治疗细小的散在性肠道息肉而获得了满意疗效。

(5)其它:治疗慢性角膜炎、角膜溃疡等眼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的,还有用本方治愈前列腺肥大症,气血虚弱、寒热错杂所致之小儿腹痛紫癜,顽固性隐疹和使嗜酸细胞增多性哮喘患者的血象复常等。

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#个上一篇下一篇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